记者调查:有料有趣有意义!看内蒙古各校“花式”劳动育人 天天快消息

  • 2023-05-16 12:27:47
  • 来源:内蒙古新闻广播

劳动是培养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全面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自治区教育厅将每年的5月份设为全区“学生劳动教育宣传月”,着力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我区各地各校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各式各样创意满满的特色课程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与意义。


(相关资料图)

为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春耕时节,呼和浩特市百什户小学组织学生来到“五谷丰登”农业劳动实践基地,体验农耕劳动,指导老师教授学生如何给蔬菜搭架。学生们用心聆听,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完成搭架工作的孩子们,也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把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去经历、去发现,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农民耕种的辛苦,真正明白了“粒粒皆辛苦”,不仅培养了孩子爱惜粮食的意识,更是让孩子们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百什户小学副校长 斯琴高娃:“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孩子们能够走进农田,认识农具、学农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喜悦,在种植、日常维护、采摘活动中感受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不只是到田地里躬耕,为了增强学生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的意识,近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武部联合区教体局和林草局,组织东胜区景宁实验小学少年军校毕业班的学生,共同走进东胜区人武部“国防林”,开展种植“梦想树”活动。

植树现场,同学们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苗培土,还有的围堰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虽然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学生们的鞋子、衣服都沾满了泥土,但大家表示植树活动很有意义。

东胜区景宁实验小学学生 宋沁洲: “我这次来国防林,亲手种下一颗树苗,让我成就感满满,为国家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非常开心。”

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近段时间,乌海市教育部门联合校外研学机构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了非遗劳动课程进校园活动。记者在海勃湾区第八小学看到,学校三年级的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学习造纸术,现场亲手体验非遗项目花草纸的制作过程。

这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亲手体验非遗项目,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乌海市教育局体卫艺科 马瑜君:“乌海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宣传月‘六个一’活动,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春耕劳动实践活动、致敬身边最美劳动者征集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成就的不仅仅是“劳动人”,更是“专业人”。职业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专业特点,规划劳动教育。乌兰美康养院是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天上午,是护理系学生们的养老护理劳动实践课。课上,老师教学生们给老人进行基础性的检查,并且通过折纸等小游戏,帮助老人们进行手部功能的锻炼和恢复。在这里进行实训的都是护理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增长专业知识,也为今后就业提供实操经验。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张婧:“通过学校开设的劳动实践课,我们不仅学到了医学专业相关技能,也学到了很多生活技能,让我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自己也得到锻炼,收获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专业方面的实践课程,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还围绕教育教学特色,开设应急救护,爱心医疗实践等志愿服务型劳动教育。通过实操教学,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水平。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素华:“学校将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四位一体’劳动教育的培养新模式,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记者:赞丹、杜剑玮、吴海良,呼和浩特台包丽娜、鄂尔多斯台孙怡敏、乌海台喇少云、乌兰察布台李娜

编辑:武   婧、敖   琳

审核:赵   婧

监制:山   丹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